bte365




  • 搜索:
行业动态

2023的光伏,只有N型不会过剩?

发布时间:2022-12-30 浏览量:917

最近的产业链价格下跌本质上和股票市场博弈类似,是短期情绪博弈 。明年受限于硅料产量 ,组件产出还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,只要价格合适 ,总能找到供需曲线的均衡点。全产业链传导硅料降价 ,快速把价格调整到位,让利终端激活需求,相比吊着预期慢慢跌,反而是好事。降价的预期一次调整到位 ,后边需求起来了产业链反而可能开始涨价从而匹配供需曲线。就像21年底一样。

1

高价组件压抑积累了过去两年的需求,加上23年就是三年的需求 ,光伏的配套产业链又多,又有基建 ,非常适合财政扩张来拉动经济。明年疫后经济复苏,光伏新基建应该是主角之一 。所以明年应该是国内光伏大年。美国放松东南亚组件进口24个月(已经过去半年 ,所以应该在明年爆发) ,俄乌战争长期化,海外需求明年还将增长 。内外需求叠加之后,明年的光伏需求不应悲观。硅料降价10w/吨 ,按万吨硅料对应3.3GW的组件,可降低组件价格3毛钱 ,如果全部传导让利终端,组件价格按目前1.95可以降到1.65。考虑到硅片的竞争格局,硅料硅片都将让利下游,电池片可能成为产能结构性紧缺环节截流部分利润 ;按1.7的价格激活的潜在需求,估计明年行业都将大幅增长。所以,硅料能在什么价格博弈平衡,只需要盯着组件价格倒推就可以了。1.7的组件价格 ,高品质硅料不会低于20w。跨界硅料的很多 ,但是硅料从投产到达产 ,行业平均需要6个月,跨界玩家预计至少需要半年到1年 。23年并不能实质贡献多少产量,甚至可能几年都不能稳定生产出高品质硅料 。


硅料大化工不像一般制造业,非常依赖人才梯队和经验 。这么多的硅料跨界新玩家,短时间哪里去招到合适的人才团队?硅料投产才只是开始,而不是结束 。资本加持的明星团队青海丽豪投产快半年了,目前还没满产吧?那么其它玩家更不用说了。许多分析师都把多晶硅新玩家当做活雷锋了,以为他们进军多晶硅都是来拉硅料老玩家们一起自爆的。仔细翻翻相关多晶硅玩家的公告,哪家不是奔着一体化自供来的?合盛硅业和宝丰能源 ,规划多晶硅时都是配套下游一体化的。包括原来的硅料五巨头之一的东方希望,都开始一体化了  。至于颗粒硅 ,协鑫乐山10w吨和通威新特内蒙差不多时间投产,满产时间已经从22Q4推到了23Q1。垃圾硅掺杂料 ,在P型硅料供应缓解时将是第一个被淘汰的对象,随着23年N型化的到来,在P型上的掺杂空间都将没有了 。硅料实际上不是同质品,N型料、致密料 、菜花料(新玩家们大量供应)、掺杂料(颗粒硅) ,新玩家P型料爬坡都需要半年以上 ,甚至可能几年都不一定能稳定品质满产,更别说批量供应N型料了 。面对N型化渗透率大提升的2023年 ,P型料或许过剩,N型料不会过剩 。为什么大全长单那么多匿名客户?估计都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难言之隐吧 。23年P型料供应缓解,明年P型技术线也就产能结构性紧缺的电池能享受周期的红利。P型硅片将血流成河严重过剩 ,加速N型化保持技术代差,才能保证硅片不愁销路。这也是为什么全网唱空硅料过剩的当下,一堆匿名客户还是咬牙和大全签订硅料长单的真正原因。


2

“当前对光伏企业过度扶持,有可能导致未来行业洗牌时 ,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困难 ,这也将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。”隆基李振国总的这个判断是需要重视的,基于资本的扩张不是行业内生的良性扩张,将来出清时会形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 。对于光伏产业链的产能扩张要谨慎,应该让产业链依靠自身的盈利能力来扩张,而不是圈钱扩张 。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,避免银行借给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的贷款将来成为坏账 。对于光伏的融资便利应该收紧,想跨界、扩张都需要自筹资金。光伏洗牌的时刻应该在24/25年,因为通威在云南和内蒙各20w吨的新硅料产能要在24年才能投产,相比22年底的23w吨接近翻两倍。至少23年对于通威来说,仍然是量利齐升的一年。光伏需要降本,核心还是要先让硅料领先产能(N型料)继续赚钱扩产。等到24/25年高成本的硅料老产能都出清时,没有折旧成本的硅料 ,将使得N型组件价格都降到1块钱,西北的广大沙漠全部铺上组件变成绿洲也指日可待。通威股份作为硅料、电池片龙头,延伸组件,硅片有合作伙伴分工代工,算是目前格局最好的全产业链一体化。硅片不用内卷,和硅片新秀的硅片代工也是各取所需 :对于通威是硅片保供,对于硅片新秀是市场份额和稳定的代工费 。京运通、美科硅能源 、双良,帮通威代工N型硅片,是无风险互利。通威操作还是很稳健的 ,硅料滚动扩产稳扎稳打 ,22年赚340亿,相当于最近一年投产的15w吨新产能已经是0成本。15w吨按120亿投资,其中贷款按50%=60亿还了,还有340-60=280亿 ,按51%的权益,云南内蒙40w吨新产能只需要出160亿,绰绰有余 。各环节控制负债率,确保是财务健康的,这样才可在风浪来时屹立不倒。看看通威云南二期的公告 ,一期收回投资滚动投资于二期20w吨扩产(需要140亿)  ,增资后56亿,云南一期22年利润肯定不止56亿 。这就是通威效率,先发扩产先发投产,先于竞争对手收回投资并盈利,然后滚动扩产的先发优势 。高品质硅料明年均价按20w吨,按权益产量明年预计能赚280亿。电池盈利改善,最近硅料硅片下跌,电池跌幅明显小于上游。电池扩产落地需要9个月,通威作为电池片龙头,70GW的电池按每瓦盈利2毛钱就能有140亿。这还没算上64GW组件与电池协同可能贡献的利润 。明年这些利润 ,就可以让通威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折旧成本为0 ,而且债务压力有限 ,攻守皆可 。按通威的电池片产能,70GW需要20+w吨硅料 ,相当于目前硅料绝大多数自用。硅片代工延伸组件后,无论各环节如何博弈,按组件终端价格 ,通威的一体化都能保证留住自己的利润。对于通威来说,最佳的竞争策略就是加速拥抱N型化 。上可以让N型硅料获得溢价 ,甩开掺杂料们蹭车 ,和P型划清界限 ;下可以让自己的电池组件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,获得更高收益 。


3

隆基绿能硅片内卷虽然有些伤,但是相比中环的格局还是好很多,参股通威硅料有3.65w吨的权益产能,24年云南再增10w吨权益,也是接近全产业链一体化 ,关键还是看新电池片量产。无论隆基和中环如何私下勾兑,妄想阻挡硅片新势力的步伐,硅片双寡头的市场份额被瓜分的趋势都是不会改变的。光伏有点像半导体,就像CPU算力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 ,越来越便宜的光伏能源价格,会激发出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,光伏也会出现自己的英特尔和AMD 。所以,光伏的需求顶也不要猜,谁也猜不准 ,核能替代光伏也不用担忧 。光伏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。光伏除了能源替代,还有沙漠改造绿洲的附加收益 。沙漠铺上光伏板 ,减少照射蒸发,板下可用于种植养殖 。如果把内蒙和西北的沙漠都改造为绿洲 ,能极大的提升我国的粮食自给率,沙漠绿洲的养殖收益 ,也能提高集中电站的收益。政策上如果放开沙漠绿洲的收益权,谁改造谁受益,将极大激发沙漠建设风光大基地的热情。中东又有多少沙漠?狗大户不差钱,如果光伏改造沙漠为绿洲有了成功案例,中东的需求也将大爆发。光伏发电如果够便宜了,用于海水淡化灌溉沙漠,沙漠变绿洲也非空中楼阁。光伏的前景是没有问题的,至少在碳达峰碳中和前都不会有问题,光伏板块下跌是估值回归 ,不赚钱没有竞争力的公司估值过高,带动板块下跌 。今年赚340亿 ,明年能赚400亿的通威动态PE已经到5了,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格局还是最优 。龙头的竞争力溢价会在23年随着电池片红利周期和组件扩张而得到修复。硅料无论涨跌,对于通威来说都不影响格局,硅片可以代工 ,电池组件一体化打通,23年只有组件卖什么价格的问题 。



转载自  :阿尔法工厂研究院


Copyright © 2015-2016 浙江bte365硅材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


XML地图